24K小说网 > 我同夫君琴瑟和鸣 > 第119章 陨如雨(中)

第119章 陨如雨(中)


元升三年,  八月初二,晴。

        桂树飘香,楸叶金黄,  真正的北风还未横越山脉抵达西京,  但这里已经处处都是秋日气息。

        傅蕊喜欢秋,因为在她过往的人生中,  这是唯一一个未发生过什么事的季节。天色永远浅淡,  云终日来去,  和任何沉重晦涩无关。

        她爱过的人死在春末,她的生父在盛夏离开人间。她的长姐第一次在她面前犯病的时候正是严冬,手臂伏在锦被中,  细瘦透白,  像雪,  鲜血呕出来又灼眼刺目,像六瓣的骨里红。

        所谓天潢贵胄、万金之躯,  在病痛面前也没什么尊严。长姐的指甲几乎掐进傅蕊肌肤,她听见对方在极度痛苦下,从牙缝中挤出告诫。

        “阿蕊,这是一条地狱路,而你不必走。”

        傅蕊从此再也见不得白雪红梅的景致。

        人们总说,  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  但傅蕊喜欢秋天,譬如此刻。

        园中开满了花,  丹桂,  蔷薇,  秋海棠。芳园的主人太怕寂寞,  她喜欢无时无刻的热闹,所以这里终年都有鲜花盛开,仿佛永远不败。

        不过,今天倒和往日有所不同,有一些人去了红松围场,她的母亲,她的姐姐,而她独留在京中,可以享受一下短暂的自由。

        傅蕊站在一树木芙蓉下,捏着张淡青信笺,片刻后,转身步入廊中。

        与此同时。

        距离西京五百里之外的凤翔县,芦石书院。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秋,大水,无麦苗。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今日的《春秋》已经讲到尾声,少年们辞别老师,提着书袋三三两两行出门,很快,片刻前还充斥着朗朗书声的厅室,逐渐变得安静空荡。

        送走最后一个殷勤讨问的学生,郑先生整理好书册,踱步向外。他记挂着灶上煨着的鸡汤,因此走得并不慢。

        然而,他锁门转身后,欲迈开的脚步却停住了。

        院子里有一个人。

        她戴着斗笠,安静地站在那里,背后是爬满了青藤的石墙,一身青衣几乎和绿意融为一片。

        郑先生看不清她斗笠下的面容,却能看清她腰上的刀,他没有动,也没有开口。

        “甄先生,”墙下的人先说话了,是清亮年轻的女声,“我在等您。”

        “你认错人了,”郑先生淡淡地说,“我姓郑,不姓甄。”

        对方说:“不会错,兴平二十年,您叫甄平,在苏州认识了一个姓常的人。”

        “我不认识什么姓常的。”

        “那您再好好想想,他是岐县人,用双截棍,已经消失了有些年头,您最后一次见到他,他让您保管了一些东西。”

        “那是什么东西?”

        少女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素白面容,她微笑着看他:“我也不知道,而这就是我在站在此处的原因。”

        郑先生盯着她的脸:“谁让你来的?”

        “一个值得他信任的人。”

        又是沉默。

        灶房的鸡汤香味已经慢慢传来,再过上一会儿,郑先生的妻子——一个温柔静默的妇人会归家,他并不太想让她看到这场对峙。

        “我已经不姓甄很久了。”

        顿了顿,男人说:“也不参与这些很久了,你想要的东西,在西郊十五里的荒坡上。”

        少女说:“可是我来的一路上,所见都是荒坡。”

        郑先生已经听到石墙外传来的脚步声,他沉着声音道:“那里有一棵断了的皂荚树,方圆百里仅此一处,东西就在树下。”

        少女又笑了一下,她偏了偏头,似乎也听到了由远及近的步声,她仍在问:“什么时候能去?”

        郑先生看到院门已被推开一线,他的声音在发颤:“等天黑。”

        木门吱嘎一声开了。

        粗布衣裙的妇人抱着一箩秋葵,于石案上放定,莫名问道:“等什么天黑?”

        郑先生仍站在原地:“等天黑,这鸡汤滋味会更好。”

        她低头忙碌起来,满墙青藤在她身后微微拂动,藤下空无一人。

        薄暮已临,很多地方都升起了人世的烟火。

        有人喝汤,便有人食蟹。

        秋蟹,当下气节的好东西,肥美饱满,白嫩紧实。傅蕊喜欢吃这种精贵玩意儿,但她绝不会自己动手剥。

        她在看另一个人剥。

        一个非常年轻的男子,清丽俊秀,他的手指比蟹肉还白,剥壳的动作雅致得像在弹琴。

        她漫不经心地想,他的确会弹琴,除此之外,还会调香、丹青。就是不知道,这只手在做一些别的事的时候,是不是也这般赏心悦目。

        公主就着这些念头,慢慢又喝掉了一杯酒。

        就在此时,案上烛火忽然闪烁,周遭陷入昏暗。

        不过一瞬间,屋室复又明亮,男子动作依旧,傅蕊视线也依旧,但她看到,飘飞的纱帐后,已经多出一个人。

        她盯着那个人影,含住送到嘴边的蟹肉,又饮了口酒后,才道:“今天就这样吧。”

        男子微微一怔,随即拿过一方绢帕,为她细细擦拭了手指。

        做完这一切,他才躬身告退,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傅蕊随手拿过一把黄金小钳,在桌沿一下一下地敲,声音不大,在寂夜里却很明显。

        光影一暗,她对面终于有人落座。

        青年白衣玉冠,唇角含着点笑,眉骨投出阴影,阴影中的双眼似桃花,又似凤翎。

        傅蕊说:“子璋。”

        江琮颔首:“殿下。”

        “玉蟾山一别,已有三月余,”傅蕊懒洋洋地道,“多日不见,你好像有了些变化。”

        “有何变化?”

        “和上次相比,你似乎有了些值得开心的事。”

        “殿下甚敏锐。”

        “是因为你那位新夫人?”

        “不全是。”

        傅蕊盯着光影中的青年,对方亦从容看于她,须臾后,女子忽然发出一声笑。

        “真叫我妒忌,”她倒满一杯酒,递到江琮面前,“喝了它。”

        江琮谢过,随即仰头饮尽,放下杯盏后,他点评道:“雪里醅在此时喝是最好。”

        傅蕊仍是笑:“的确变了,从前的你,不会那么痛快地回答这种问题。”

        顿了顿,她问:“今日所来为何?”

        江琮温声:“一个月前的某一晚,白鹭楼,我曾见过殿下。”

        傅蕊唔了一声:“一个月前……符子期?”

        江琮笑笑:“是他。”

        傅蕊了然:“他很年轻,且前途无量,可惜今年初,他那做户部尚书的父亲犯了点事,此事可大可小。”

        “大,则满门抄斩,小,则无事发生,”女子眯着眼,“子璋应该晓得,是谁帮了他。”

        江琮向她举杯:“自然是您。”

        傅蕊亦捏起杯盏:“你所来就是为了这个?”

        江琮摇头:“除此之外,我还打听到一些事,关于京郊正在修建的行宫。”

        傅蕊凝视着他:“接着讲。”

        江琮淡淡地说:“行宫修建至今,已长达半年,负责主持的工部侍郎,倒是十足的刚正不阿,宁愿工期拖延迟缓,也要事事亲力亲为,不假人手。”

        “此人这些天,似乎很是让殿下头疼?”

        傅蕊饮了口酒:“是,但我已经有了法子,要他活不过今年秋。”

        江琮微笑:“距离秋尽还有两月,何必等到那时?”

        “什么意思?”

        “他今晚毙命,明日殿下的人便能顶替他的位置,行宫事宜,将落入您的手中。”

        傅蕊看着青年始终含着笑的脸,她缓慢地说:“有意思。”

        “子璋,我以为我还要等很久,你才会有答复  。”

        “是什么让你忽然这么着急?”

        烛火摇晃,青年始终从容端坐着,眉眼在光影中明灭,他看上去十分明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并不打算讲。

        他只说:“我来的时候,路过工部侍郎的府邸。”

        “那和芳园隔了两个坊,子璋路过得有些远。”

        “侍郎大人和您一样,也在食秋蟹。”

        “喔,这倒有些巧。”

        江琮起身,他目光落在堆满了金黄蟹身的玉盘之上,忽然道:“殿下可曾剥过蟹?”

        “不曾,若子璋求赐,今日倒可为你破例一回。”

        青年轻笑着俯身,双指夹起蟹钳,置于女子面前。

        “谢过殿下,”他温声:“一只就够了。”

        清润低缓的余音未尽,烛火猛地跳动,静寂室内,只剩女子一人。

        傅蕊垂首,执起一直把玩着的黄金小钳,开始慢吞吞地剥离蟹壳。

        秋风尚温,此夜亦尚长。

        少女立于旷野之中,青绿色的骏马在身侧,璀璨繁星闪烁在头顶。

        她听见长风卷过长坡,也看到颗最大最亮的、名为长庚的星辰,恰好挂在某棵乌黑蜷曲的残木顶端。

        怪不得,甄偃师要她晚上才来。

        她抽出腰上刀,聚气一挥,枯脆树身猛震,接着轰然断裂倒塌。

        就着星光,泠琅看到泥土之中有一块方方正正的石板。

        手触摸上去,冰凉,指节轻敲,发出沉闷声响。

        底下竟然修建了空间。

        没有过太久,石块碎裂的声音又响,伴随着阵阵尘烟,泠琅身影一闪,已经踏入地洞之中。

        手中火折适时亮起,泠琅一边在窄小甬道中前行,一边回想得来的信息。

        甄偃师,师承前朝第一工匠,倾覆过后隐姓埋名,于凤翔县开设书院,过着平常普通的生活,常罗山是他偶然结识的友人。

        这位工匠很有名气,也很有技艺,泠琅不知道他为何在这荒郊野岭开凿一片地下通道,她只知道,以奇诡机关为傲的工匠,不会吝啬他的技巧。

        越往里走,空气反而越来越湿润轻薄,泠琅用手指测探,判断出风流动的方向。

        她警惕而缓慢地前进,每踏上一处石板,都会凝神观察半晌,路愈发窄小,她只能弓着腰,才能顺利通过一些弯道。

        终于,在第三次拐弯处,她听到了细微的,不同寻常的声音。

        像齿轮转动。

        泠琅猛然后退,她狼狈地跌在地上,接着眼睁睁地看到,方才站立过的位置已经被削成碎片!

        金属与石板摩擦,声音刺耳而尖利,一个矮小的影子利箭般扑上来。

        泠琅往后一滚,堪堪避过了攻击,长刀已经出鞘,然而在狭窄的通道之中,并无太多用武之地。

        很快,那东西飞身而出后撞击到石壁,调转方向,再次迎面袭来!

        泠琅终于看清,那是一个正在飞速旋转的铁桶,周身闪着寒芒,大小同猫狗类似,所过之处,石壁石板,皆起了细密裂痕。

        竟然锋利到了这种地步。

        泠琅勉力挥刀,将铁桶击出,果然,对方回触到地面,铛地一声响,随即高高弹起,以加之几倍的力量,又激射而出!

        她拔腿便往前跑。

        不能再挥刀了,每一次撞击好似能给予它力量,再多来几次,她几乎无力招架。

        保持着弯腰姿势,泠琅死死咬着牙,穿行在漫长无光的通道中。

        感官调动置最敏锐,左侧有风声袭来,她扬臂一挡,一排细密毒针被内力激荡,纷纷触地。

        她无暇细看,逃命一般奔走,不知何处才能逃到下一处出口。

        而同一时刻,也有人在和她经历相像的境遇。

        工部侍郎钱书,从发现寝榻边有人,到奔出呼唤侍从却无人回应,最后被斩首在长廊尽头。

        连半盏茶的时间都没有。


  (https://www.24kxs.net/book/15/15199/62415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