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成流放文的极品小姑(穿书) > 第66章 软枕

第66章 软枕


那是我的钱……

        可柳延庆不敢那么说,  他怕惹妻子不高兴,怕妻子直接朝着他使用擀面杖。

        “怎么有钱,是不是先前住在这儿的人放的?”柳延庆故作惊奇,  “可能就是给我们一个惊喜,  等着我们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

        “你蠢啊。”林晓婉翻白眼,  “谁家搬家的时候不把钱拿走,我们来的时候,  有打扫过屋子。”

        “……”柳延庆不敢说话。

        “你藏的吧。”林晓婉直接道,“藏在这里,也不怕被老鼠拖走。”

        “铜板又没有有腥味,  老鼠不拖走。”柳延庆道。

        “果然是你。”林晓婉眼睛微眯,她就知道这个夫君不可能省心。

        “那……那还不是为了要买自行车。”柳延庆给自己找了理由,“攒点钱,  那么你也能少花点。”

        柳延庆给林晓婉捶肩,  “你说是不是?”

        “哟,  你什么时候说话这么好听了?”林晓婉挑眉,她真不觉得自己的这个夫君有多么能耐,  她这个夫君绝对不可能为了她少花点钱,  她的夫君就是想要她多花点钱,  他少花点钱。

        “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吗?”柳延庆道,“不是要继续打扫吗?我来。”

        “不用。”林晓婉道,“你去外面洗衣服,我来打扫。”

        “……”柳延庆撇撇嘴,  洗衣服都是女人做的,  可是他不敢说。

        “我倒是要看看你还藏了多少钱。”林晓婉手里拿着一块抹布,她要多瞧瞧,看看柳延庆把钱都藏在哪边了。

        柳延庆心痛,  他想去把其他的私房钱都收起来,可他又不敢,怕林晓婉知道之后,林晓婉要打断他的腿。

        “没……没藏多少。”柳延庆有些心虚。

        然后,林晓婉从好几个地方找出了钱,不过都是几文钱几文钱的。林晓婉也算是服了柳延庆了,竟然这么会藏钱。

        在林晓婉打扫好卫生之后,又在院子里种上草莓等,她在隔壁院子里也种上草莓以及一些青菜。

        林晓婉在娘家的时候,哪怕她是庶女,也有一些水果吃。现在,她就是要自己种,要是出去买,她舍不得。

        “记得要给那些地浇水。”林晓婉提醒柳延庆,“别总是等我跟你说。”

        “记得。”柳延庆哪里敢不记得,他还不如那些草莓值钱。

        石元村的村民们都很高兴,他们收了很多小麦。有的人还开了荒地,朝廷允许百姓们开荒地,荒地的价钱低,不像是那些良田要不少银子,荒地的价格低,甚至价格低到几十文钱。

        朝廷鼓励百姓们开荒地,那些百姓们又见那些培养液真有用,有的能干的村民就开了一些荒地。

        如此一来,村子里的人种了不少地,扣去培养液的成本,他们还是收获很多粮食,也能卖不少钱。有了粮食,有了钱,家里的儿子也好娶媳妇。

        张村长的家里也收获了不少小麦,就他所知道的,附近好几个村落都收获了不少粮食。那些村子的人曾经来过石元村,看过柳家大房的培养液种出来的小麦,他们就没有说不用培养液,没有说不相信。

        那些人都相信培养液的作用,就算家里缺钱的,也想法子借钱去买,赚钱去买。那些用培养液种小麦的人都高兴级了,家里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粮食,那么家里以后也不用太省着吃,也就不会饿肚子。

        “今年能过一个好年了。”张村长感慨。

        “是。”村长夫人笑着道,“让他们磨了面粉,一会儿做馍馍吃。”

        “行。”张村长也没有舍不得,家里多了那么多粮食,多出来的那些粮食比往年遇上旱灾的时候还要多不少。

        朝廷又没有增加税收,他们给朝廷交了粮食之后,他们家里还能留下很多粮食。

        “村子还有一些荒地。”张村长道,“明年可以都开垦出来。”

        村子里的人没有想着去烧山种地,地多,人少,根本就没有必要那样。地多,也种不过来。

        这田地要是光光用培养液,不伺候好,地里的粮食也没有那么多。

        “村里的小伙子该能找媳妇了。”村长夫人道。

        “我们这儿的粮食多,别人那边的粮食也多。”张村长道,“能不能娶上媳妇,还得看他们自己。”

        往年,还有人因为家里没有粮食,就直接把闺女卖了的。家里有粮食,确实好娶媳妇。

        张寡妇最近的心情非常不错,他们家开的荒地多,按照朝廷的规定,不能把所有的地都用去种果子,得有多少地种植粮食作物。张寡妇家先前主要是开荒种西瓜和葡萄,其他地都用来种小麦了,他们家就收获了很多小麦。

        只不过张寡妇也肯让家里的人都放开吃,要是放开吃,这些人能吃很多。别一放开,等回过神,就没有多少粮食。哪怕那些粮食确实很多,但是也得以防万一。

        “吃吃吃,就记得吃。”张寡妇还会说家里的那些人,“就不知道多干一些活。”

        “……”史氏嫁进来一段时间,也习惯了张寡妇这个性子。

        史氏不认为张寡妇说的有错,张寡妇就是以前穷怕了苦怕了。家里这么多,要是放开吃,粮食很快就没了。

        粮食多了,最怕的就是放开吃,还有就是瞎把粮食借出去。这就可能导致家里的存粮不多,毕竟他们种的地就是那些,往年少很多粮食都能吃下去,那是因为每天都控制量。

        少数人家有放开吃一些,大多数人家还是想着卖一些粮食。由于粮食多了,价格可能稍微低一点,总体还是比往年赚的多。

        张寡妇带着孙媳妇去给柳家大房送了不少东西,她也不说什么营养液的事情,就说家里多亏县主给活干,他们今年才能过得那么好。培养液是朝廷在卖了,那么说培养液,基本都是说朝廷的好。

        张寡妇懂得的,她就是说县主对他们一家的照顾就成。

        “都是家里种的,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张寡妇笑着道,“多亏了县主,家里的大孙子也娶了媳妇,其他的孙子孙女也在相看。”

        “挺好。”柳玉莲早就知道张寡妇是一个多么热情的人,这个人很会说话,有时候也很泼辣。她让张寡妇一家管着那些田地,张寡妇一家也管得好好的。

        张寡妇能很好地组织人去田地干活,还会盯着那些人。张寡妇一家也没有贪钱,懂得老老实实干活。

        柳玉莲就让张寡妇家里的人再管着那些田地,至少这个镇子上的那些地就让张寡妇一家管。柳玉莲在府城附近也买了一些地,不过是让其他人在管。

        柳玉莲的钱不多,还是有拿出钱买地。

        她有一个梦想,等有一天拥有足够多的地,那么她就能靠着地租过日子。

        “来了,就坐坐,吃些糕点。”柳玉莲让下人给张寡妇端些糕点来。

        柳玉莲也没有多说其他的,等张寡妇和她孙媳妇离开时,柳玉莲还让人给她们送了一个食盒,食盒里装着一些糕点。

        张寡妇和她的孙媳妇得了糕点,都很高兴,大户人家的糕点都极为不错。要是他们在外面买这些糕点,得要不少钱。

        “县主一向都是这么和气。”张寡妇道,“人家和气,你们也不能当人是傻子,不能想着欺负人。”

        张寡妇提醒孙媳妇,让孙媳妇踏踏实实做事。

        “孙媳记得。”史氏点头,张寡妇愿意带她来,她当然得学着。

        昭阳公主来时,正巧见到张寡妇带着她的孙媳妇离开。

        “那是管理庄子的人。”领路的丫鬟见昭阳公主多看张寡妇一眼,便解释道,反正这也不是不能说的。

        柳玉莲正坐在屋子里,手里还拿着针线,准备做几个枕头。

        “又做衣服呢?”昭阳公主比柳玉莲大不少,但她还是时不时过来。

        柳玉莲也有去找过昭阳公主,不过柳玉莲也不知道说什么,就是送些糕点之类的。总不能总是让昭阳公主过来,而他们都没有去找昭阳公主。

        “不是,做枕头。”柳玉莲道,“放一些棉花,软软的。”

        “我看看。”昭阳公主拿起旁边一个做好的枕头,“这么大个?”

        昭阳公主还没有瞧见这么大个的枕头,伸手一压,这枕头确实很软。

        “这样躺着舒服。”柳玉莲没有恢复后世记忆的时候,还不觉得那些枕头有多么不舒服,恢复记忆之后,又种了棉花,就做了枕头。

        枕头好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柳玉莲都没有让铺子里卖枕头,别人家买棉花就能做枕头。不过那些百姓家哪里可能拿棉花去做枕头,他们都拿棉花做袄子,枕头的话,随便塞一些干草就行。

        “那给我一个。”昭阳公主道。

        “行。”柳玉莲道。

        “我说,你就说行啊。”昭阳公主轻笑,“来,你教教我,我也做一个。”

        昭阳公主几次过来柳玉莲这边,也去过柳母这边,还给小柳佳带吃食。她过来的次数多了,柳家的人跟她之间就没有端着,也就能放开一些。

        柳母瞧着昭阳公主,就觉得昭阳公主很不错。

        等昭阳公主走后,柳母过来柳玉莲这边。

        “昭阳公主对小佳不错。”柳母道,柳清云要去上学堂,昭阳公主碰见柳清云的次数少,昭阳公主也有给柳清云送文房四宝,“你觉得她如何?”

        “什么如何?”柳玉莲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她和你大哥啊。”柳母道,“你当昭阳公主喜欢你,总是过来看你啊。”

        “……”柳玉莲还真就那么认为,以为皇帝让昭阳公主多看看自己在做什么。

        “昭阳公主和离了,皇上总得给她再找个夫家。”柳母道,“公主去哪里散心不行,偏偏来西北,还来我们住着的这个镇子上。你又不是没有出去过,这个小镇有什么好看的?”

        有时候一阵风吹来,空气中的黄沙都有不少。

        “你们不是说要等过两年,等回京之后吗?”柳玉莲听父母说过。

        “要是皇上有意把昭阳公主许配给你兄长,那也不必等回京之后。”柳母道,“昭阳公主自小就养在贵妃的膝下,虽说不是贵妃亲生的,但是贵妃对她也还可以。昭阳公主的脾性还不错,倒也不差。”

        昭阳公主是皇家女,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算是和离过的公主,也有人愿意娶公主,娶了公主,家里也有可能更进一步。

        “昭阳公主和离了。”柳玉莲不是瞧不起昭阳公主,她认为昭阳公主就该和离。就是不知道和离后的昭阳公主还想不想成亲,还是认为一个人过就很好。

        一个人逍遥自在,要想养面首,也能养面首吧。

        柳玉莲不禁如此想,公主又不是寻常百姓,谁敢去说公主的不是。

        “和离了,还能再嫁。”柳母知道女儿不是嫌弃昭阳公主,“怎么,和离了,就不嫁人了,就一个人过了?”

        “没……我可没那么说。”柳玉莲道。

        “你是不是还想着你要是和离了,你就一个人过。”知女莫若母,柳母知道女儿在想什么。

        “母亲,哪里有您这样把女儿想的话都说出来的。”柳玉莲道,“这不是还年轻,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嘛。”

        “小小年纪想这么多做什么。”柳母伸手戳戳柳玉莲的脑袋。

        “又没有多想。跟女儿这么大年纪的人,都有人开始说亲了。”柳玉莲就知道石元村有的姑娘就是很早说亲,没有等到及笄,就是十一二岁就开始相看人家。

        哪怕柳玉莲早就知道古代的人成亲早,可当她看到那些十一二岁的姑娘开始相看对象的时候,她还是觉得很震惊。

        “你不用说亲,你已经有了婚约。”柳母道。

        “知道。”柳玉莲回答,“女儿可不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在这个社会,一个弱女子也不能那样。倒是那些男子可以合法的三妻四妾,那些男人过得真是逍遥自在。

        县城,柳延波回到家里,看到了苏秋雅给他那些羊毛衣和棉衣。苏秋雅已经把衣服都洗过,晾晒干了。

        苏秋雅不知道多少人触碰过店里的成衣,她把衣服买回来之后,就把那些衣物都拿去清洗。

        “别总是耗费这么多钱去给我买衣服,你也该做几件衣服。”柳延波道。

        “天天在铺子里干活,哪里用得着那么多衣服。”苏秋雅道,“要是在干活,也容易弄脏了。”

        “出去玩的时候可以穿得好点。”柳延波握住苏秋雅的手,“别总给我买,羊毛衣、棉衣的,这都算是新出的。听说府城里又出了羽绒服,估计是小妹又在捣鼓这些东西卖。要是我们总去买,得耗费多少钱?”

        柳延波知道苏秋雅不是很喜欢柳玉莲他们,他就想着他这么说,那么苏秋雅就能少买给他一点。

        “改天再给你买羽绒服。”苏秋雅是不大喜欢大房的人,这不代表她就跟自己过不去。那些东西好,那么他们就能买,“你只管好好读书,不用管这些。”

        柳延波下课后也会帮着家里做一些事情,苏秋雅认为柳延波也很辛苦。那些富贵人家的公子,他们读书就是读书,回家之后也不用帮着家里做这么多事情。

        “不是,我不要。”柳延波道,“我是男人,没有那么怕冷,你跟娘买两件穿穿。”

        “你要是没有,娘也不可能要的。”苏秋雅道,“娘为了你,起早贪黑的,手也粗糙不少。娘不像我以前干的多,我倒是还好。这样吧,到时候都买。”

        苏秋雅想钱是赚不完的,该花钱的是就该花,不能不花。

        大房那边的人确实懂得赚钱,这些保暖的衣服,稍微有点闲钱的人就想买。样式好看不看不要紧,重要的是那些东西保暖,且又是新出的,多少人都以能穿着那些东西为荣。

        “那都买。”柳延波舍不得家里的人受苦。

        京城,梅翰林收到了景宁侯的信,柳延波没有仿写,也没有涂抹掉和离的字眼,就是把景宁侯写的信原封不动寄给梅翰林。

        梅翰林没有调令,没能谋到一个出京的官职。他最近很头疼,今年不成,那来年呢,要是他不出京当官,那么他就别想升上去。当翰林的人,要是一辈子都在翰林院,怕是没有什么出息。

        “以后,让江氏多注意着点。”梅翰林不能让儿子写放妾书,景宁侯还在西北,等景宁侯回到京城时,江氏就只是二儿子一个普通的妾室,那么景宁侯也不好多说很么,“她就是一个妾,该给正室夫人请安就该去,也不该太过自得。”

        “是。”梅夫人应声,“他们不是在西北吗?”

        “他们在西北,也能知道这边的事情。”梅翰林道,“谁不会写信呢。”

        梅翰林就怕景宁侯让别人对付他们,他还想着以后能谋官。他还得回信,得诚诚恳恳地道歉,不能让景宁侯认为他们没有把这一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着景宁侯的信,梅二少爷最近对梅二少夫人好了许多,去江氏那边的次数都少了。

        先前,梅二少爷还跟梅二少夫人吵架,说什么父亲没有调令了,就是因为梅二少夫人闹腾。梅二少夫人才不认为是自己闹腾的缘故,分明就是梅家娶平妻的缘故。

        上面有人压着,梅二少爷就不敢跟妻子多吵架,也不敢多去江氏那边。

        江氏见梅家人这么对待她,冷落了她不少,她哪里可能高兴。她再不高兴,却也知道梅家人怕景宁侯府,她得忍着。

        “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江氏低语。


  (https://www.24kxs.net/book/18/18049/965097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