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小说 > 第262章 民心所重

第262章 民心所重


保持良好的军事节奏,好处就在于可以保持玄夏内部长期的平稳。

    虽然玄夏若是愿意的话,早就可以把渤海这些地方占据下来,但那也意味着长时间的战争,必定会极大影响后方的生产。

    对许辰来说,如果手里没有储备好足够多的钱粮,他并不太愿意轻易对外征伐。

    如今显然就是极佳的时机,而玄夏抓住时机的动作不可谓不快,只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迅速完成了两万大军的征召,进行了快速且高强度的集训,一切钱粮预算拨付完毕,全部装备都得到列装。

    陆平领命之后,便率着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往渤海进发。

    这个兵力玄夏拿捏的刚刚好,如今袁绍主力都进入并州,冀州剩下的力量有限,用两万大军攻伐渤海绰绰有余,而且也没有太大的负担。

    等到袁绍腾出手再来回援的话,玄夏后方的备战大军也可以补充进入战场,还有常山的军力可以应用,足够去和袁绍掰手腕了。

    玄夏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两万大军,一经进入渤海,便是摧枯拉朽的一路推进,只不过半个多月,就已经连续攻克两个大县,沿途乡村更是清扫了不计其数。

    而这突然的动静,也顿时让冀州方寸大乱。

    袁绍已经率领大军前往并州讨伐于夫罗和张扬,邺城本部如今只有颜良文丑各领两万大军镇守,玄夏突然对渤海发动攻击,顿时让他们措手不及。

    当然,这种关头也不需要犹豫什么,敌军攻来,颜良文丑也只需要迎击就是。

    而与他们随军行动的,另有留守冀州的荀谌、审配、以及刘备三人。

    这留守的人员配置之上,袁绍也算是主打一个雨露均沾,有颍川派的荀谌,有冀州派的审配,另有刘备这个相对独立的存在,三人相互掣肘,遇到事情不至于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不过眼下这种关头,三人却不会有什么争执,玄夏打过来了,除了迎头顶上就没有第二种选择了。

    只是,曾经与玄夏的大战还令他们记忆犹新,想当初十万大军愣是拿玄夏三四万的兵力没有办法,甚至还隐隐落在下风,黄巾战斗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今天玄夏再度伐来,那种巨大的压力立刻就席卷而来。

    行军路上,颜良文丑以及荀谌审配刘备几人皆是同行,事发突然他们也只能一边赶路一边计议。

    “两位将军,黄巾实力强悍,我军即便兵力倍之,真的交战却难保胜负,是以抵达渤海郡之后切忌急功近利。

    当稳扎稳打挡住攻势就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待州牧在并州功成回援,我军便可解围。”

    荀谌摇摇晃晃骑着马,十分忧虑的嘱咐起颜良文丑两人。

    只不过颜良文丑两人看他一眼,只是淡淡的点头,虽然是做出了回应,却没有太把荀谌当回事。

    随后审配也开始说道:“此战确实不容轻忽,不管怎么样,敌军攻来,我们只需做好守备的职责就好,两位将军需要做的不是歼灭敌人,而是守好本土逼退敌人。”

    这一次,颜良文丑就重视多了,都是朝着审配拱拱手:“吾等知晓,必不会误事。”

    刘备默不作声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是明镜一般。

    袁绍集团的内部派系斗争,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看得到,如今这么要命的时候,颜良文丑也还是团结冀州审配而疏远颍川荀谌,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在袁绍手里混的久了,刘备越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袁绍将来还是不能解决这种派系矛盾的话,那迟早都有因此吃亏的时候。

    这种事,刘备完全算是外人,根本就参与不了,他只能履行自己的本职事务。

    “我二弟关羽同率突击队随军而行,必要时候会配合两位将军行动,或可在战事上有所发挥。”

    刘备说完这句话之后,在其一边的关羽便朝着颜良文丑拜拳,而颜良文丑也是点头回应,倒是比对荀谌更加友善一些。

    毕竟关羽在袁绍军中,确实是独当一面的猛将,自然能让颜良文丑高看一眼。

    四万大军如此一路奔赴战场,这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行军不过六七日的时间,便已经抵近渤海郡了,还不等他们进入,就已经看到沿途大量的逃难的队伍。

    很快他们就发现一个奇异的地方,逃难所见几乎不见平民,多是豪强士族裹挟自家仆役,如此陆续汇集起来形成的队伍。

    而这些逃难的贵人们,见到大军抵达,莫不是欢天喜地,倒也拿出不少钱粮资军伐敌。

    不管以前他们死守家业多么抠门,如今黄巾打上门来,他们就都能大义舍财了。

    毕竟他们的家业大头是本土的田地,如果不能把黄巾赶出去,那损失根本不能计量,而要赶走黄巾他们能依靠的只有眼前这支大军了,这会儿没人会舍不得手里那点钱财。

    这个事情倒是令颜良文丑等人没有想到,但他们当然不会拒绝,便就地休整起来,顺便接受这些犒赏来的物资。

    眼前的场面一片火热,倒是令大军提振了几分士气,有了更多的支持,他们似乎对抵御黄巾也更有底气了。

    但是,刘备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神色忧虑。

    “贼寇袭来却不见一个庶民随行逃难,这实在是难以想象,只怕玄夏的声名已经在周边广为传播。

    渤海如此,其他地方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某不知如今冀州百姓有多少是心向玄夏的。

    这等民心基础,我们真的能斗得过玄夏吗?”

    刘备心怀仁义素来重视百姓,没人比他更明白民心所重,越是这样,玄夏就越是让他觉得恐惧。

    刀锋锐利,民心更重啊.

    荀谌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刘备的身旁,刘备明白的道理,他也一样明白,此时同样是忧心忡忡,玄夏这样的民心基础,确实非常恐怖。

    “听闻自从常山失守之后,此地百姓多以玄夏为朝廷,却呼汉庭为汉贼,立场转变之快令人咋舌,玄夏能做到这种地步,确实令人心惊。”

    荀谌想起常山的一些传闻,心里也是沉重起来。

    从这些事情可以明显感觉到玄夏势头之猛烈,大汉几百年的威信抵不过玄夏几天的手段,照这么下去,将来还有谁可以抵挡得住这头猛兽。

    “何止于此,冀州邻近玄夏的地方,百姓出走投奔渐成趋势,他们皆视玄夏为陆上神国,就算以后玄夏什么也不做,我们的百姓迟早也要跑光了。”刘备看他一眼,叹了口气如是说道。

    荀谌不禁感叹:“虽然不好接受,但此事倒也合情合理,相比于其他地方,玄夏土地富足可供分配,内部已经数年不见刀兵,且物产丰富的不可思议,生活境地不知好了外部多少,吾若是一般百姓,那也是要去的。”

    话音落下,荀谌就摇摇头走了。

    其实他还有句话没有说完,如果自己是一般百姓,玄夏能提供这样的安稳的生活给自己,那自己也得叫大汉一句汉贼。

    剩下刘备站在原地神情复杂,这也正是刘备十分难以接受的事情。

    黄巾这样的贼寇,怎么能做的如此仁义,他们这样还算是什么贼寇。

    而自己忠心所向的大汉,回头一看却破败不堪,百姓流离失所难有立足之地,可怕的是这样的世道远远看不到尽头,这样对比起来可谓是高下立判。

    那么能怪百姓背弃大汉而却投奔玄夏吗?

    让刘备痛苦的是,有玄夏这么一个存在出现了,自己所坚持的匡扶大汉意义在哪里呢?

    他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说不敢正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能做的就是在心里安慰自己。

    刘氏大汉才是天命所在,现在只不过是走入了困境而已,只要我再度扶助大汉走上正轨,大汉一定能比玄夏做的更好,真正给天下人一个盛世!

    (本章完)


  (https://www.24kxs.net/book/2651/2651084/111108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