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 第122章

第122章


第一站,自然是去派出所。

  昨天急着回来选技能,没来得及去办自行车登记。

  自己要是这么拖下去,搞不好啥时候骑车子出去,都得被扣车。

  新国家的一切都是草创阶段,和平解放下的四九城更是藏污纳垢,潜藏着敌特、帮派、地痞流氓各色人等,所以各种案件也是频发。

  外加着因为街道一级管理组织撤销,采用外派制度,有关基层的各种业务都放在派出所。

  所以派出所的密度自然也要比后世更大。

  再过几年,局势趋于稳定。

  三区和部分五区合并成东四区以后,南锣鼓巷的派出所也跟桃条胡同的派出所合并。

  派出所也搬到了北兵马司胡同,才成了四合院小说里的“交道口派出所”。

  上辈子李想国在这边儿旅游时候,这派出所也早都搬到了板厂胡同。

  雨儿胡同的派出所是一个两进四合院(瞎编的,没找到资料……)

  不得不说,现在的派出所跟后世的派出所区别很大,不光没便民的一站式窗口,门口还有持枪站岗的公安。

  跟门口站岗的公安询问了一番,李想国推着车子进门,转去进门东边倒座房的自行车管理科。

  李想国没往院里走,却也能看到几间倒座房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各个房间门口,除了各科室自己的牌子,还挂了各种委员会的牌子。

  院子里进出的人员也是络绎不绝。

  这也让他明白,为什么派出制度很快结束,单独成立街道办。

  像现在这样,什么东西都放在派出所。

  必然会导致派出所的业务混乱,影响正常的警务活动。

  看着一个半大小子敲门进来,办事人员也不免疑惑——这孩子是不是走错门了,怎么家里的大人不来,让一个孩子来办理业务……

  难免要问一下怎么回事儿。

  李想国也不含糊,简明扼要地说了下自家的情况。

  那公安也点头,多看了他两眼。

  前面的案子他也听说过,这倒是见着正主儿了。

  没什么规定非得成年人才能骑自行车,所以他倒是不会因为来办执照的是个孩子就不给人家办手续。

  拿着李想国交上来的各种材料,对照着车子检查以后,确认是正常交易的二手车,不用重新打钢印。

  车子的铃、闸、锁和车灯都能正常使用。

  看他年纪小,也就让他骑着车子在院子里转了两圈,确认他能正常骑行。

  就让他交了一千五百块执照的工本费,给他办理了自行车执照。

  李想国接过来执照,拿在手里查看一番。

  不像后面的自行车执照,外面是个塑料套,里面的内页还有审验记录或者每年交税的完税证明什么的。

  现在的自行车执照就是一巴掌大小的白色薄纸板,糊上一张内页折起来的小本子。

  封面上面横着印着的四九城三个字。

  下面竖着的一行是“自行车行车执照”。

  最下一行是“四九城公安局发”。

  执照封面中心还盖着红色的“四九城公安局执照专用章”

  背面还有个装饰用的红色五星线图。

  内页左边是证照信息上面填写了车子信息,比如公车还是私车、牌照、钢印号以及车型颜色。

  外加就是车主的个人信息,发照机关和发照时间。

  封底的内页则是使用须知。

  想起这时候还有询问车捐的问题,然后交了下半年一万二的车辆牌照税。

  现在还没有后面各种形制的税牌,所以他也只拿到了一张纸质发票。

  公安也告诉李想国骑车需要带着执照,要不然查到可能被扣车子。

  另外就是三月底前再过来交牌照税,拿完税证明。

  跟他道谢之后,李想国推着车子出了派出所。

  骑上车子一路向东,穿过东直门,直奔上关过去。

  进了路边的店里打听以后,李想国才知道还得往前,到下关那边儿背街方向有几家卖籽种的店铺。

  骑车过去,再打听两次,才找到地方。

  几家店不大,基本都是一进的小院子,有卖农具的、粮食种子、菜种的。

  没看到没有卖化肥的。

  卖农药的倒是有,不过看看店外的水牌上面写的,品种没几样,都是天然矿物或者天然植物提取的。

  也就只有信石、砒酸钙、砒酸铅、石硫合剂、鱼藤精、王铜这几种。

  李想国看了就直接走了,自己是在空间里面种植,不需要农药。

  却也不由得感叹,这年代化工工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基础真的很薄弱。

  比如去年十月《人民日报》的一篇新闻就是这样的: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华北农业机械厂第一分厂的产品,已开始大量向河北、察哈尔、山西等地推广使用,各地农场,冀中、四九城郊等地农村的农民已开始大量使用科学制成品了,而且还派人到四九城购买。

  该厂产品鱼藤粉、蝼蛄药等杀虫剂十万余斤,近月来已由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推销到各地。

  该厂近又制成喷雾器一百五十三部、喷粉器一百八十五部、四台十五马力的马达、蝼蛄药水四千五百瓶,及石灰硫磺合剂(喷射果树蚜虫)等,并正试制硫酸尼古丁(治蚜虫),准备向农村推广使用。

  该厂出品的鱼藤杀虫粉,对许多种农作物都有防治蚜虫、火龙的功用,每斤可治棉田一亩半。解放前曾有大批产品运销上海,解放后,四九城郊已有十四、五家种籽店代售,销路很好。”

  看着倒是让人啼笑皆非。

  一家机械厂,生产的主要产品变成了农药。

  主业的农业机械产量没多少不说,甚至还莫名其妙地生产了十几台电动机。

  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各个厂子的业务其实也很复杂,真的不局限于工厂本身的产品。

  就像现在的几家轧钢厂也是如此。

  因为受限于国内钢产量,所以主业甚至都不是轧钢,与其说是轧钢厂,还不如说是机械厂或者是金属加工厂。

  外加着下面再有各种分厂,甚至产品目录里面出现几块毛毯都没什么好奇怪的。

  先去两家卖粮食种子的店里转了一圈,对比着价格,挑选着把能看到的种子都买了一些。

  因为城东这片儿不具备水稻的种植条件,所以不管是粳稻还是糯稻的种子都没有。

  别的本地能种植的五谷杂粮倒是差不多凑个齐全。

  甚至还买到了一些棉花种子和油菜种子。

  当然这个时代,四九城周边种植的棉花品种已经从前朝时期的亚洲棉改良成了产量更高,纤维更长的陆地棉。

  这时候后世更让人熟知的海岛棉,也就是长绒棉已经被引入国内,但是也只在南方一些省份有种植。

  就连油菜种子也不是后世种植更广泛的甘蓝型油菜。

  本地这时候本地主栽的油菜,名字叫“小油菜”,按照分型属于白菜型油菜。

  是原产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

  另外一种芥菜型的“高油菜”,这两家店暂时都没货,所以他也没买到。

  跟这种油菜相比,小油菜的产量和含油率都低,但是榨出的油没有芥子酸,所以没有那股子辛辣味道。

  当然,他要是遇见高油菜的种子,他也会买上一些。

  毕竟即便不榨油,拿来当成蔬菜吃也不错嘛。

  而且就算可能造成生殖问题的棉籽油在那些年代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有点儿味道怎么了,那也比没油吃的好。

  真的榨油自己又不吃,那用来淘换东西不是更好解释:这东西的主儿有更好的油,这可是我好不容易弄来的,你可得拿点儿好东西跟我换。

  要是没什么好东西,就用你家喜儿来换吧!


  (https://www.24kxs.net/book/2674/2674903/111110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