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 > 第161章 万元户

第161章 万元户


帝国历313年,1月初春。

  冰雪还未融化,天气还是较为寒冷。

  河东省,寿高县,大沃村。

  如果处于高空进行俯瞰。

  该村庄周围的不少耕地,按理应大多处于荒芜的状态,但此刻,居然长出了一个个类似‘白色帐篷’的东西,呈现为长条状、半圆弧形截面,每个都占地半亩左右。

  且靠北的一面,都堆上了厚厚的土;靠南的一面,则更薄更透一些,允许更多的光照射进去。

  还有少数的‘白色帐篷’,有些村民,会烧起类似暖炕的炉子,通过热水管加热土壤,提高帐篷内部的温度。

  而只要在出入口位置,掀开那层半透明的薄膜,看到内部的场景,不管是谁,都会忍不住发出惊呼。

  蔬菜。

  里面有绿油油的青菜。

  有青色的辣椒。

  有紫色的圆萝卜。

  有红噔噔的灯笼果。

  有星光甘蓝。

  有硕大的龙鳞南瓜。

  有密密麻麻的韭菜。

  有长在同一根藤上的黄瓜、丝瓜、葫芦瓜与小甜瓜。

  等等等等。

  至少有数十种之多。

  还有的‘帐篷’内,专门种植了菌菇、草莓或西瓜,可以说应有尽有。

  且都在茁壮成长,绿意盎然,嫩的似乎能滴出水来,散发出勃勃生机,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只是现下外面还是天寒地冻的天气,人们依然要穿着厚厚的衣服出门,地里也不可能长出蔬菜,怎么这些‘白色帐篷’内,全是让人馋的流出口水的瓜果蔬菜?

  没错。

  温室大棚。

  这些全是用塑料薄膜+土墙+竹子支架搭建起来温室大棚,特点是建造成本低,除了塑料膜的价格贵点,其它的都能靠堆人力解决。

  但大沃村中,第一个建起了蔬菜大棚,在冬天种出了反季节蔬菜的,则是让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的‘福叔’刘福生。

  就在一年多前,当刘福生倾尽家财,拿出250多龙元,从江南商会那里,购买了大量的塑料膜,并发动全家的劳动力,要种什么温室蔬菜的时候,村里的大部分村民,都觉得刘福生疯了,太冒险了。

  “冬天那么冷,怎么可能种出蔬菜呢?”

  “我们躺在床上盖厚厚的棉被,有时都冻的打哆嗦,就那么薄薄的一层塑料膜,能挡住外面的酷寒?”

  “福生叔,你手中的那些钱,可以盖一两间的红砖房,可以送大孙子去工厂当学徒,也能送两个孙子去读书,或者把有超凡天赋的孙女甜甜,送去江南省的超凡学校培养,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为何要扔到冷水井中?”

  “太冒险了,虽然江南商会的农业专家,能种出温室蔬菜,但不代表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也行。”

  “江南商会的农业公司,定是烧了大量的火炕,给温室大棚保暖,这才长出了蔬菜,我们买得起那么多的煤么?”

  “成不了的,冬天种出的蔬菜,是能卖出高价,但意味着很高的风险,一旦失败了,整个家都要败落。”

  “福生叔为人老稳,但这把赌的有点大了,希望他明年不要找我们借钱。”

  除少数见过世面的村民,保持观望状态。

  大部分的村民都很不看好,毕竟这种新鲜事物,他们从未接触过。

  但两个月后。

  在最冷的9月。

  刘福生家的那20个温室大棚,里面居然全部长出了瓜果蔬菜,因为没什么病虫害,那些瓜果蔬菜的长势和状态,竟比春夏季节种的露天蔬菜还好。

  服了。

  大部分的村民都大开眼界,不得不表示服了。

  但也有浇凉水的声音响起:“这么冷的天,道路都被大雪覆盖,这些蔬菜再值钱,又怎么卖到外面去?”

  然而第二天。

  一艘载重十吨级的轻型飞艇,降落在了大沃村村外,把刘福生种出的那些瓜果蔬菜,收走了余斤,并承诺每七天会过来收购一趟,一个月跑三次。

  至于地头的收购价,是1龙元二十斤的样子,不算特别高。

  但刘福生一下就收到了900多龙元。

  而那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刘福生一共卖了六批的蔬菜,净赚近5000龙元,成了半个万元户。

  村民们则全都看在眼里,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大家庭中,刘福生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几个儿媳妇的愿望,不仅全部得到了实现,甚至是超额完成。

  比如刘福生要求把12岁以下的孙子孙女们,全部送去学校读书,绝不能继续当文盲。

  年龄在12岁以上的孙子孙女,则送到工厂去当学徒,或者去跟一些师傅学点手艺。

  有一定超凡天赋的孙女甜甜,刚一开春,就把她送去了江南省的超凡学校。

  还有家里的那栋泥砖房,全部推倒重建,然后一步到位的,建一栋五层高的大别墅,先把下面三层建好,等资金充足了,再全部封顶。

  至于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之类的,也都买了,因为这些都是刚需。

  即只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刘福生的大家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村里的声望可与族长相比,收下了几百位的徒弟,都想跟着他学习种温室蔬菜。

  刘福生倒没有藏私,谁想学都可以,他愿意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毕竟反季节蔬菜是个巨大的市场,甚至还能出口到国外,就凭他家几十个大棚,是不可能吃得下的,这个行业全村人都可加入进来。

  于是大沃村的数百户村民,全都倾家荡产的,购买了大量的塑料薄膜,迅速搭起了几百上千个的温室大棚,就连正常季节的粮食蔬菜都不种,一心想跟着刘福生发财。

  很快。

  到了温室蔬菜收获的日子。

  这次刘福生家的温室大棚数量,增加到了六十个之多。

  去年8月底,收获并卖出了第一批斤的瓜果蔬菜。

  9月寒冬,卖出了三批15万多斤。

  到开年的1月份,预计又能卖出三批。

  江南商会收购的价格,在20斤/龙元至30斤/龙元之间,天气越冷,价格越高,反之越低。

  每个大棚产生的综合收益,依然是正常种地的十倍以上。

  故而1月7日这天,江南商会的飞艇收走了斤果蔬,刘福生拿到了2570龙元的毛收入。

  加上前面卖出的四批果蔬,拿到的8620龙元毛收入。

  家里这段时间的总收入,突破了1万龙元这个数字。

  所以几个儿子儿媳都无比兴奋,在忙完手头的活后,纷纷聚拢到刘福生身旁,叽叽喳喳问出各种问题:

  “爹,我们家是不是成了真正的万元户,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

  “咱家的大棚最多,种出的蔬菜产量品质都最高,卖出的价格也高一些,村里第一个的万元户,非我们家莫属!”

  “哈哈万元户啊,以前觉得想成为万元户太难了,没想到我们也做到了。”

  “爹,今年赚了这么多,我们该怎么安排,要不要买辆摩托车?”

  “公公,我想买几件好看些的衣服,买那种保暖又大气的呢子大衣。”

  “公公,我过几天要回娘家一趟,想买些好点的礼品孝敬父母。”

  “公公,家里能不能再添几辆的自行车,最好是有个五辆左右。”

  “公公……”

  几个儿子儿媳,都开始提出他们的新需求。

  “这事暂且不急。”

  刘福生看着他们道:“今年家里赚的是不少,但不要忘了,我们全家人的纳税凭证,都是老二跟他媳妇,辛辛苦苦在外面做纳税工,这才顶了我们全家人的农税,不然家里的税都要交不少。所以钱怎么分怎么花,得等老二跟他媳妇回来了,再做安排,暂时还不能动。”

  这话让众儿子儿媳,都点了点头,同意了这种安排,心里没有异议。

  因为不管大事小事,刘福生都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从不偏心于谁,也不会忽略谁的利益,总能拿出让人满意的方案,照顾到了每个子孙的利益,故而矛盾极少,非常团结。

  与之相比。

  村里的一些家庭,今年也赚到了钱,但内部矛盾不见减少,经常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到要死要活的地步,气的族长多次大骂:家和万事兴,如果你们都学学福生叔,你们也成万元户了!

  故而对刘福生,几个儿子儿媳,都是更加的尊敬和爱戴,私下里都十分庆幸,这样的本事大眼光好的父亲(公公),就如同一根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庭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


  (https://www.24kxs.net/book/2742/2742143/111109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