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氪金明太子 > 第二十章,内务司在行动3

第二十章,内务司在行动3


  “督主,人找来了。”

  周奎还沉寂在王之心最后一句话中,蓦然听到有人说话,抬起来头看过去,只见一名锦衣百户领着个青衣小帽的奴仆走了进来,他只看了一眼,就认出那奴仆的相貌来,居然是大儿子身边的亲随。

  那奴仆见了自家老爷也不行礼,反而向坐在另一边的王之心肃然行礼,说道:“锦衣卫内城千户所坐探王琛,参见督主。”

  锦衣卫创办之初,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监视朝中大臣,尤其在明朝前期,凡是三品以上官员,家中必有锦衣卫密探潜伏,或是奴仆丫鬟,或是西席幕友,甚至连姬妾侍女都有可能是锦衣卫安插的,直至弘治时期,孝宗皇帝反感这种特务政治,便限制了锦衣卫监视朝臣的权利,不过锦衣卫虽然不再明目张胆的往大臣家中派密探,但也从未放松过对朝廷官员的监视,这王琛便是被锦衣卫内城千户所收买的编外人员,用个现代词汇来说,那就是线人。

  “竟然跟本督还是本家,免礼。”王之心露出了个笑容,说道:“你在嘉定伯府多长时间了?”

  “回督主,小人跟在大公子身边已十年有余,嘉定伯府中大事小情均已掌握。”

  王之心见他说得自信满满,脸上笑容更甚,问道:“那你说说,嘉定伯这许多年巧取豪夺得来的银子都藏在何处?”

  “督主问到小人算是真问对人了,这些年伯府里的营生多是大公子在打点,府中的银子十之七八也都要过大公子的手,小人常年跟在大公子身边,莫说是他们安置金银的地方,就是公子每晚在哪个娘们肚皮上,小人也一清二楚……”

  王琛难得有机会能在大人物跟前回话,一心想着邀功卖弄,却丝毫没有觉察到他的回答已经偏题了,站在他身后的百户咳嗽了好几声想提醒他都没有用,干脆开口呵斥道:“督主问银子,直说位置便是,莫要废话。”

  “是,是,是。”王琛连忙收住了话头,说道:“嘉定伯府这些年捞的银子共分了三份,一份就在这伯府后宅的地窖之中,一份藏在鸣玉坊外宅中,剩余的全在永兴票号,那票号亦都是伯府产业……”

  家底被人抖了个干净,周奎顿时就将女儿亡故的事情丢到了脑后,腾地站了起来,冲到王琛跟前,揪住他的衣领质问道:“贱奴,我周家何时待薄于你,安敢背主?”

  “在下本就不是伯爷府中的奴仆,何来背主。”

  王琛刚刚用力地挣脱了周奎的双手,见周奎又要扑上来,急忙向后连退了几步。

  “够了。”王之心不疾不徐地放下茶盏,对侍立在屋内的几个锦衣卫招了招手,立即有人上去拖开了周奎,他才站起身来,对那位锦衣百户说道:“通知外务司的人,将嘉定伯府中的亲眷接走,至于国丈爷,还是请去诏狱冷静冷静吧。”

  东宫三司刚刚成立,架子虽然搭起来了,但基础设施还没来得及建造,朱光明直接征用了城东的顺天府府衙给外务司,而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以及诏狱也顺带着拨给了内务司调查处。

  在两队亲卫从嘉定伯府离开之时,朱光明也接到了李喜的通知,陈演府中藏匿的金银已经全部起获,他只留了几十个亲卫看守库房,带着其他人赶去了下一家。

  时间紧迫,朱光明召回了徐杰,匆匆交待几句之后,跨上那匹矮马奔出了东直门,在他赶到陈府门前之时,陈府门前的大街之上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朱光明骑在马上,视线没有被人群阻隔,只一眼就看到横在大路中央那十几个身着儒袍的士子,他们的对面,是上百顺天府差役。

  “怎么回事?”侍卫驱散了人群,朱光明打马从那些士子身边走过,径直到了张伯鲸跟前,言语中明显带着不满。

  张伯鲸也很委屈,他接手外务司长这个职位,那些同僚明里暗里的讽刺就不说了,这次更好,堂堂一个三品大员带着群衙役满城奔波,被人堵在街上指着鼻子骂,还不能发火。

  “这些学子遭人蛊惑,以为朝廷有意向闯贼输财换其退兵,故此锦衣卫与东厂在城中大兴冤狱,拷掠钱物……”

  “太子殿下,”张伯鲸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一个高昂的声音从那群士子中响起,“万不能受阉党奸贼所惑,伤了忠臣之心。”

  朱光明回头瞥了一眼,又对张伯鲸说道:“你身后这上百人都是干什么吃的,十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应付不了,竟让他们堵在这大街之上?”

  张伯鲸脸上的苦色更重,说道:“殿下,国朝善待读书人,况且他们也是出于公心,担心朝廷施政失当,只要臣跟他们解释清楚了,他们自然会散去的。”

  真是笑话,堂堂朝廷重臣,说什么要向一群二十几三十岁的读书人解释。

  “张爱卿,你在害怕什么?”

  张伯鲸愣怔了半晌,见太子的目光一直在盯着他,才轻声说道:“他们是复社中人。”

  这下,轮到朱光明愣住了,复社的名头,只要是对明末这段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听说过,复社是继东林之后,最为庞大的读书人团体,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倡导济世救民,其声势、影响,遍及整个大明,这样一个既有社会基础,又有政治主张的团体,俨然已经具备了后世政党的雏形。

  特别是他们之中许多成员在清兵南下之时,坚持武装抗争,至死不屈,明亡之后,复社之中也极少有人出仕清廷。

  只这两点,就让朱光明对他们心生不少好感,不过朱光明一直以为他们多半在江南一带结社,却没想到京师也有复社成员。

  好感归好感,也不能惯着这些人,何况眼前这些蠢货明显被人利用了还不自知,还真当只有他们才是为国为民的独醒之人了。


  (https://www.24kxs.net/book/1649/1649886/4650761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net